湖南把“三高四新”战略要求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图为致力成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的岳阳市城陵矶码头。新华社
曾盼明
本报记者|邢成敏黄金全
“巨龙”长江,经华容塔市驿,至临湘铁山嘴,在湘岸线长达163公里。从地理位置看,湖南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96%的区域属于长江流域,正位于长江的“龙腰”。
2016年、2018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岳阳段时,作出“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殷殷重托犹在耳边,去年9月,总书记再次亲临湖南考察调研,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三个高地、四新使命)战略蓝图。
湖南将关心化作动力,将嘱托化为担当,把“三高四新”战略要求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积极、全面、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长江经济带巨龙“壮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走在前列、力争上游。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
今年4月2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3周年的日子,时任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再次来到岳阳调研时说,“一路看下来,确实有很多新变化,湿地在扩大,绿色在增多。”
时间的年轮走过三圈,再次交叠,但岳阳已不是三年前的岳阳。昔日机器轰鸣的华龙码头已化身成为“江豚湾”,“最美长江”岸线正成形,这是湖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近3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切重托,以“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空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面深化“一江一湖四水”系统保护和治理,扎实推进2018、2019、2020年累计56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今年10月底,3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7个问题完成整改并启动验收销号程序,其他15个问题正抓紧整改。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先后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湘江保护和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关闭“散乱污”企业1563家。
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2.04万艘建档立卡渔船、2.86万渔民全部退出。2020年,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6%,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改善。
与此同时,湖南还完善共抓大保护制度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相继颁布,《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洞庭湖保护条例》开创了法治护江护绿新模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三湘人民共识,抓保护共治理守底线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
为未来储绿,为生态留白。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湖南已交出了一份生动的“绿色答卷”。
奋力打造“三个高地”,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个高地”催奋进,湘江奔涌新动能。
地处长江和洞庭湖之滨的岳阳,坐拥163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今年1~7月份,岳阳城陵矶口岸集装箱吞吐量36.2万标箱,同比增长46%,成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科技沃土遍开创新之花。眼下,湖南大企业“顶天立地”,华菱集团、湖南中烟工业、三一集团成长为千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逐年递增。
湖南把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将“八大工程、七大计划、九项行动”等重点任务全面融入落实到《关于打造“三个高地”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建立了3个高地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度协调,确保提出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提升了发展优势。围绕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十大产业项目为核心,实施112个重大产业支撑项目。今年1~9月份,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5.7%。集成电路、智能手表、锂离子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3.2%、35%和57.4%。邵阳、永州经开区晋升国家级园区,湖南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6.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增强了发展动能。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等4个重点领域,梳理形成了276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