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資訊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王曉濤/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王曉濤
6月5日,在新能源智能汽車創(chuàng)新峰會上,參加圓桌論壇的PIX像素智能合伙人朱小松語出驚人:“我們在美國設立公司時,認為無人駕駛的大潮將由美國引領,向世界輸出各種技術和場景。經歷疫情后,我們的觀點完全改變了。我們認為中國將引領這個大潮,向世界輸出場景?!碑斎?,這位自動駕駛通用智能底盤創(chuàng)新公司的負責人也沒有回避問題,“在芯片等技術關鍵點上,目前還是歐美把控?!彼f。
當天,在這場主題為“創(chuàng)新新藍海,汽車新未來”的會議上,新能源和汽車智能化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成為與會者熱議的話題。
新能源汽車帶動智能汽車時代
按照2020年11月發(fā)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二零二一-2035年)》,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要占當年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事實上,新能源汽車近幾年的發(fā)展勢頭強勁。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二零二一年1~2月份,我國生產汽車385.5萬輛,增長89.9%。其中,新能源汽車31.7萬輛,增長395.3%;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的產量兩年平均增速達到30%以上。
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和接受度也呈逐步上升趨勢,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快速崛起。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周靖認為,新能源汽車正在迎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與之相伴隨的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且勢不可擋。據介紹,億咖通科技有2000多名工程師,專注車載芯片、操作系統(tǒng)、全域控制器,以及自動駕駛和車聯(lián)網服務,其中車載芯片銷量已突破100萬套。
“智能汽車的特色是OTA遠程更新、軟件定義汽車,這些都因為有電而可以更加輕松實現并進一步豐富。同樣,整車智能化全域技術平臺的誕生,也使得原本碎片化、高度壁壘的汽車產業(yè)和價值鏈需要進行重構,傳統(tǒng)供應商將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zhàn)?!敝芫割A判,芯片和云計算企業(yè)將會進一步進入智能汽車市場并提供更強大的支持。
會上,CBInsights中國從技術層面發(fā)布了研究報告《脫鱗換甲,百舸爭流——新能源智能汽車正當其時》。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份研究報告同樣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智能網聯(lián)的最佳載體,兩者將迎來進一步融合。
報告顯示,對新能源智能汽車消費者的調研發(fā)現,約70%的受訪人群均期待創(chuàng)新科技在電動汽車上得到最大程度應用,搭載了創(chuàng)新科技的汽車將不再是單一的駕駛工具,而是集諸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出行空間。因此,電動化、智能化、互聯(lián)化、共享化已經成為新時代背景下用戶對汽車的更高訴求,也是未來汽車的發(fā)展趨勢所在。
激光雷達技術中外并跑
眾所周知,在汽車智能化的發(fā)展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感知元件,以及智能芯片等成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眼睛”“耳朵”和“大腦”。同時,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車聯(lián)網等智能系統(tǒng)和方案能力,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CBInsights中國在報告中介紹了現階段主流的兩種技術路線:一是視覺主導路線,以“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為主,使用先進的計算機視覺算法實現全自動駕駛,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可以提供更豐富的環(huán)境信息,典型代表如特斯拉。
二是多傳感融合路線,以激光雷達為主,同時搭載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和攝像頭,遠距離全方位探測能力強,受環(huán)境感知影響小,對感知數據處理環(huán)節(jié)運算能力要求較低,典型代表如谷歌的Waymo。
據統(tǒng)計,2020年中國車載攝像頭出貨量約4400萬顆,市場規(guī)模達到57億元。隨著汽車智能化滲透率進一步提高,未來還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0%。同時,中國車載激光雷達的市場規(guī)模約6億元,隨著高等級智能汽車的發(fā)展,中國車載雷達市場在未來也將實現更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談及中外在車載雷達市場的競爭,國內企業(yè)可謂信心滿滿。
寧波飛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研究車載激光雷達芯片級解決方案的公司,公司創(chuàng)始人、CEO雷述宇表示,激光雷達是一個很“奇葩”的領域,國內外基本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真有可能在這一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速騰聚創(chuàng)是一家智能雷達提供商,其合伙人兼研發(fā)副總裁篠原磊磊表示:在技術上,國產激光雷達與國外差別不大;但在市場需求端,國內企業(yè)走得比較靠前,這對整個產業(yè)鏈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
國產替代化的步伐還要加快
根據IHS預測,自動駕駛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并將在2035年達到5600億美元。CBInsights中國在報告中認為,中國復雜的路況能為自動駕駛測試者提供更多行駛數據,使本土公司測試具有一定優(yōu)勢,有望實現對國外企業(yè)的彎道超車。
馭勢科技自動駕駛硬件產品總經理王紹峰在演講時表示,自動駕駛已經進入下半場,即商業(yè)化落地。據了解,在開放的場景中,馭勢科技已經成為規(guī)模化商用的行業(yè)領跑者,其產品覆蓋了出行和物流。“我們的核心技術是U-Drive智能駕駛平臺,包括業(yè)界領先的自動駕駛算法、功能強大的被稱為‘云腦’的云端運營管理平臺,以及被稱為‘車腦’的全功能車規(guī)級智能駕駛控制器?!蓖踅B峰說。
據了解,2019年,馭勢科技推出了服務于貨運的無人駕駛物流解決方案,并在香港國際機場實現了“去安全員”無人駕駛常態(tài)化運營,成為世界首個機場無人駕駛物流車運營項目?!叭珗鼍?、真無人、全天候”,是馭勢科技引以為傲的三大優(yōu)勢。
其實,不止馭勢科技一家,在汽車自動駕駛發(fā)展的進程中,中國企業(yè)的表現可圈可點。例如,在出租車/公交車市場,文遠知行、深蘭科技、輕舟智航等多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均與車廠合作,推出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在北京、蘇州等城市開啟運營。在園區(qū),深蘭科技的智能掃路機,以及百度、美團、京東等互聯(lián)網大廠的無人配送自動駕駛已得到廣泛應用。在礦區(qū),西井科技、希迪智駕、慧拓智能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在無人礦車、智慧礦區(qū)等場景中廣泛應用。在港口,元戎啟行以自動駕駛計數模塊助力廈門遠海碼頭5G智慧港口建設。
顯然,車輛的電動化、網聯(lián)化、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在這一產業(yè)大潮中,中國企業(yè)如何順勢而為,加快國產替代化的步伐呢?
輕舟智航2019年3月在硅谷成立,短短兩年時間就打造出國內規(guī)模排名第一的無人小巴車隊。公司副總裁程修遠表示,輕舟智航非常注意對技術的把控,“我們沒有從Waymo帶出一行代碼”?!八械能浖退惴ǘ际俏覀冏匝械?,因為國產化既是當前的大勢,也是企業(yè)的剛需,未來面向市場一定需要又好又便宜的方案?!彼f。
雷述宇認為,芯片供應商需要和大客戶緊密合作。他說,表面看芯片供應商和大客戶是競爭關系,比如,華為、大疆也做激光雷達,但做的是偏傳統(tǒng)的激光雷達,大疆為尋求先進的激光雷達也會跟他們合作。除了合作,技術的領先性還是決定性因素?!拔覀円剿飨冗M機理的激光雷達。所謂先進機理,就是以更小的功率,能獲得更靈敏的探測、更大的數據量、更準確的信息、更高的抗干擾性?!?br/>篠原磊磊表示,自動駕駛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需要百萬、千萬甚至幾億公里的路測數據。這單靠一家公司很難做到,因此上下游企業(yè)和友商要擴充高速等路況的測試數據,共同利用這些數據,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而朱小松強調的則是“抱團、抱團再抱團”。“無人駕駛市值沒有既有乘用車產業(yè)那樣大,但無疑正在不斷變大。因此上下游企業(yè)現在不是談競爭的時候,而是怎樣聯(lián)手幫助對方賦能無人駕駛更多的價值。我們要盡可能找到更多的場景,幫助上下游企業(yè)將技術遷移到無人駕駛,幫助他們在國產化替代上獲得更多的訂單和價值。”他發(fā)出了這樣的呼吁。